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让“村景”成为“风景”“钱景”——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2-27 14:53:00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台州从底蕴和优势出发,提出走深走实“九富”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这是在实践中挖掘、总结出来的共富思维和智慧。在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台州大地上,还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共富密码”。其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城乡携手奔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台州“九富”实践路径的鲜明标识之一。

一、坚持高点站位,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行为也从初级的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如今高层级的休闲解压养生转变。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们更多地关注“休闲旅游”这个新宠儿,希望以一种赏花赏月赏秋风的体验式旅游方式出行,广阔乡村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归宿地、美好生活的承载地,这给乡村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很多经济不发达农村靠着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逐渐富裕起来,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让更多游客实现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的显著特征,就是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农旅融合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引导生产要素均衡配置,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综合效益。在此过程中,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到农村特色产业相继涌现,从乡村新型服务业稳步增长到农村创新创业明显提升,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目前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下一步的着力点是提高偏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而这些人主要在农村。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保守估计,农村还有1亿劳动年龄人口,发展乡村旅游就是重点给这1亿农民提供再就业平台,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所以,浙江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还联合印发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由此来看,乡村宜居、农民富足、农旅发展成为破解共同富裕核心问题的关键密码。

二、坚持实践探索,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带富奔富“台州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台州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达百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全市旅游总人数一半以上,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带动受益农民超百万人,全市已建成省级旅游强镇16个、省特色旅游村4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特色经营户16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5个、省级果蔬采摘基地14家、A级旅游景区村1059个、旅游民宿860多家,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例如,天台县后岸村自古以开石矿打石板为生,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死伤村民达30多人。2010年开始,村两委决定从“吃石板饭”改为“吃旅游饭”,干部带头办民宿,派员蹲点上海拉客,从最初的挨家挨户动员办农家乐,到如今的全村齐心发展高端民宿,走的路子更宽了,钱袋子也更鼓了,79家农户年收入15—20万元,这就是“能人引领、先富带后富”模式。

玉环市上栈头村以“交通偏远、人烟稀少、石头垒屋”著称。2018年,村集体入股51%,村民入股49%,众筹资金600多万元,建立起浙江第一座滨海玻璃吊桥,走上乡村旅游路。不到半年,古村在新兴旅游业中苏醒,实现创收600多万元。近两年,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980名村股民享受了400余万元的红利,这就是“入股聚富、集体开发”模式。

三门县岩下潘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偏僻小山村,全村只有十几名老人留守。2009年,随着大规模的新农村改造开始,村里动员20余位乡贤共建古韵特色水坊街、峡谷漂流、开心农场等乡村旅游项目。2013年,该村实现了“空心村”向“网红村”的蝶变,这就是享誉江浙沪的3A级旅游景区“潘家小镇”。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户均收入超50万元,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就是“乡贤助富、融合共赢”模式。

此外,还有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国资+”“文创客+”等多元化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利益链接机制;有依托主体景区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实现“母鸡孵小鸡”;有以“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为标准,借脑引智、提升发展,形成“智力+”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有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挖掘文化内涵,赋予文化活力,推动乡村旅游从资源驱动向文化创新驱动转变,让古村复兴吃上“旅游饭”;有坚持部门协作、三级联动,共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逐步描绘“处处是景区、家家是景点、人人能接待”的全景式旅游画卷等一批共富模式……

这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效明显,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乡村旅游“成长中的烦恼”也要高度重视。比如过度包装加虚火式宣传,让更多的乡村在旅游开发、定位规划和产业发展上开始步入误区,旅游内容同质化、形式同质化,甚至村貌同质化现象突出。很多旅游业态成了标配,一说到旅游开发,就是做民宿、建农家乐,一说到项目建设,就是建玻璃栈桥、造网红桥、种千亩花海,一味地效仿复制,但实际产品与地方风貌、习俗不符,一味献媚迎合,最终会供给过剩、难以为继。从全国面上看,很多3A级以上旅游景区村来客寥寥无几,这和巨额投入比起来,美了村、空了财政,却增加了村集体负担。所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提升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道路。

三、坚持先行先试,合力绘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美画卷”

(一)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上“出实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大乡村街道、河道治理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体验。要补上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此外,乡村旅游群体以“慢游”为特点,以过夜为目的,相对白天活动,夜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看电视之外,没有其他内容,要针对性发展夜色经济,融入更多夜游经济内容,突出乡土文化内涵,增强产品吸引力与竞争力。比如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组织活动,看台州乱弹、听道情、品词调、赏洞箫,以及感受传统民俗闹花灯、舞火龙、过祭冬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夜生活,也传播了当地文化。

(二)在增强游客体验性上“求实效”。乡村旅游是观光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农业是基础,旅游是衍生,离开了农业,乡村旅游无从谈起。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要着眼于游客体验,在“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上下功夫,有力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可以组织游客参与当地的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生活,要因地制宜、开动脑筋,增强参与性、互动性,推出如摘水果、掰玉米、挖竹笋等采摘类活动,捕溪鱼、捉泥鳅、摸螺蛳等捕捞类活动,插秧苗、种土豆、放水鸭等种养类活动等。要积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引进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化互动平台,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视听感受,提升其文化体验。此外,对所在村组织而言,要进一步提高有组织的专业化分工,比如豆制品加工,可以指定几家农户专营,针对民宿床上用品洗涤,可以指定几家农户组建专业洗涤部门统一负责,有组织专业化分工,既可改善卫生状况,又可提高出品效率。

(三)在标准化发展上“办实事”。标准化要反对千村一面,标准化要鼓励服务不走样。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在政策扶持、规划编制、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宣传推广、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作用。乡镇一级政府要做好全乡镇规划,避免在一定区域内发生同质化现象、千村一面现象,要培育龙头村,引导多村联合走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特别在启动资金保障上,要有激励政策,对按标建设的村集体,予以一定数额的奖励,特别对一些涉及道路、停车场、标识牌、公厕等基础设施改造的,要以奖代补。加大资金筹措渠道,“政府补一点、企业投一点、农民贴一点”,形成一条资金链,保障基础设施、卫生服务、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接待量高、服务品质好的“经营户”进行奖励,特别对有创新意识、特色服务的“经营户”要给予足够的做大、做强空间。

(四)在品牌化规模化经营上“用实劲”。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以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为主,小打小闹为显著特征,邻村相争、同质发展为主要弊端,更谈不上规模优势、鲜明特点和特色个性。所以在下一步发展中,要厘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各类主体的利益关系,包括投资方、运营方、资源方、村集体、村民,引导各方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村民收益的实现空间。要针对市场需求,找准品牌定位,以乡镇为单位培育1—2个龙头村、1—2个特色村、1—2个配套村、1—2个保障村,在此基础上,连点成线,组合经营,拉长游客在当地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链,按照旅游六要素分村协作,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做丰富服务项目,一个组合就可以变两天三天游为五天六天游,效益也会大大提高。一个镇有10个这样的联动村抱团,游客接待量和收入规模超过一个5A级旅游景区将不是天方夜谭。同时,要加大品牌化推广,将联合式乡村旅游统一命名,分基地组合,在市场上统一品牌推广,不断增强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鲜明的品牌效应。

(作者系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台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相关文章

Copyright(C)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武侯区红牌楼长益路13号蓝海office A座8层
蜀ICP备17009584号-1   技术支持:全易信    上海注册公司 杏耀 泰州食堂承包 alc板材 南京楼承板 四川冷却塔噪声治理 建筑设计院 okex 自动化立体仓库/a> 南京风机 展厅设计 重庆育儿嫂公司 开云体育 五台山导游 泰州食堂承包 天龙八部SF 南京楼承板 传奇世界私服 石景山网站建设 立体停车 开云体育